在位于博罗县石湾镇的惠州博罗产业园区一隅,他一手创办的企业——惠州市天倬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“天倬科技”)有了占地150亩的新家。在主营汽车五金模具研发制造的此公司,重型设备是最要紧的生产工具,持续了超过半年的工厂搬迁之旅,即将在今年9月结束。
从聂国顺的办公室落地窗向外望去,宽阔的河涌对岸,一个面貌崭新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尽收眼底。在这片土地上,天倬科技正把精密零部件的新业务板块,塑造成未来营收增长的关键。
“预计5年之内,我们的年产值可以从现在的3亿元增长到30亿元。”选择博罗,聂国顺充满信心。
在天倬科技的新生产基地里,近百台模具生产设备排布其间。这些设备大多从老厂区搬迁而来,单台模具生产设备重量可达到上千吨。
这使得搬迁道阻且长——早在2023年年底,新生产基地就已开工建设,历时1年基本建成。然而,直至今年4月,模具生产设备才开始陆续搬来。“设备拆装就需要两个月,预计整体迁移将持续到9月。”聂国顺说。
“模具是非常典型的重资产行业,每新增1亿元投资,可能只能带来1.5亿元的产值增长。”聂国顺解释道,汽车模具生产设备体积大且笨重,往往只能在一楼安装使用,因此对用地空间要求更大。
在此之前,天倬科技在东莞市横沥镇扎根发展,时间长达10余年。在横沥镇的一个产业园,包括天倬科技在内的20余家企业集聚于此,共享设备、人才、技术和销售市场,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利用。
然而,资源共享带来的效益逐渐递减,与之相伴随的,是随着订单增长,现有产能不足以满足天倬科技继续扩张的需求。
开拓发展空间,寻找一块面积更大的连片土地,成了当时最紧迫的事项。多番考察以后,聂国顺最终将投资的目光投向了惠州市博罗县。吸引他的,除了这里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,更重要的是连片的净地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,企业落户后,不需要再等待征地拆迁,能够迅速启动建设。
博罗没有让他失望。2023年年初土地摘牌后,天倬科技的新生产基地在2023年年底就启动建设,并在一年内建成。今年4月,天倬科技已经在当地实现量产。
从初创至今,这已是天倬科技第三次搬家——从佛山、深圳、东莞再到惠州,这家模具企业始终没有离开过粤港澳大湾区。“全世界70%的模具来自中国,中国40%的模具来自大湾区。”产业集聚和区域潜力,让聂国顺对大湾区屡次坚定投下信任票。
来到博罗,新生产基地为惠州市天倬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“天倬科技”)释放了更充足的业务发展空间。
在这里,天倬科技形成了功能清晰的五大车间——CNC加工、小机加工、装配、调配、试模和智能自动化车间。
“整个搬迁的过程中,我们的生产都没有停下来。”聂国顺说,在设施安装阶段,已有大约200名员工首批来到惠州生产基地,参与设备调适和试运行工作。后来又增派了200人用于部分生产功能的运行。
不仅如此,天倬科技还斥资1.6亿元,购入冲床等大型试模调模设备。“扎根博罗,我们计划继续引进精密设备,推动汽车模具年产量翻番。”聂国顺说。
模具被称为“工业之母”,具有基础性作用。“一台模具能做出几亿台电脑,”在聂国顺看来,假如没有精细模具提高效能,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很难有优势。因此,无论是巩固大湾区创新驱动优势,还是服务新能源转型,模具制造都是关键环节。
其中,汽车车体模具行业更是一个典型的技术、资金、设备三重密集的高壁垒行业,融合了先进制造技术、软件工程和工匠经验。如今,天倬科技近800名员工中,有150位设计工程师,明年这一数量还将增至300人。
不断增加的人力和设备投入,正是源于聂国顺对这片土地的发展信心和对行业的长期观察。入行30多年的他,最近几年有了新的体会,“大家都在说模具这行越来越卷,但内卷本就不可怕,它促使企业降本增效,提升研发和制造能力,提高竞争力和抗压能力,也符合国家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方向。”聂国顺说。
如今的天倬科技,长期服务于斯特兰蒂斯、沃尔沃等知名汽车集团及一级供应商,85%的产品用于出口,远销至欧洲、南北美洲等地区,在全世界汽车模具行业市场占有率位居前20位。
近年来,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升温,也带来了大量新车型开发需求。与此同时,外贸形势急剧波动,对进出口业务造成强烈冲击。
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时间节点,天倬科技的开疆之路仍在持续。“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客户,”聂国顺说,“我们的主要客户中,有近20家世界500强企业,他们每年的模具需求都在百亿元级。只要把好质量关,我们就能在行业内卷中确立自己的地位,确保我们的订单份额。”
他预计,在新生产基地全面达产后,模具年产量将从400套左右增至800套,与之相应,模具年产值将从3.5亿元左右提升至6亿元。
“项目建设过程很顺利,各级政府在每个环节都配合得很好,给予了保姆式服务,总是能对我们遇到的问题作出快速响应。”让聂国顺感到欣慰的是,产业园管委会还安排了专门对接公司的服务专班,并在园区内配套建设了生活区,“这为我们留住人才提供了很大的利好。”
人才,历来是模具行业的“命脉”。“在模具行业,培养一个成熟的技术人才,至少要10年,而技术型人才在公司员工里的占比超过90%。”聂国顺说,天倬科技最终选择落户石湾,同样有出于人才的考量。
“这里距离东莞只有20多公里,半个小时车程就能到达,以前定居东莞的员工,也没有增加额外的通勤压力。”在他看来,正是因为这样,从东莞搬迁到博罗,企业并没再次出现大批量的人才流失现象。
在天倬科技惠州生产基地,大型模具设备尚未全部“到岗”,精密的零部件加工设施已率先运作。
模具制造设备体积大、重量高,集中布局在一楼厂房,高楼层则大多数都用在精密零部件生产。车间内干净明亮,蓝色挂牌区分着不同的加工区,机器轰鸣,工人们坐在风扇下,操作熟练。
新的业务增长机遇由此开启。依托惠州新能源汽车、超算中心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,天倬科技开拓了精密零部件新业务板块,服务于新能源汽车、超算中心等场景的降温需求。
聂国顺和记者说,天倬科技在模具行业积累的精密制造与工艺经验,为零部件业务提供了天然延展空间。其中,模具生产中涉及的精加工环节,与零部件生产的部分工序存在共通性,为公司切入新领域创造了条件。
为了支持零部件业务,天倬科技已投入逾2000万元购置先进生产设备,并同步建设人才梯队。目前员工700余人,计划短期内突破1000人。随着零部件业务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预计团队规模有望超过3000人,成为新产业版图的重要支撑。
目前,零部件生产业务处于导入阶段,未来将逐步释放产能,有望成为天倬科技新的增长引擎。聂国顺预计,随着产业链延伸与产能释放,该业务板块五年内产值可达20亿-30亿元,为公司发展培育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
从“模具领军者”到“零部件新锐”,在博罗,天倬科技跑出“第二条赛道”。这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跃迁,也标志着它以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参与全球竞争。
“打造一个行业的过程是生生不息的。”对于天倬而言,产值从3亿元到30亿元级的跃升,既是企业战略落地的里程碑,也是区域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。